從餐廚垃圾處理帶動人們的垃圾分類的熱情
時間: 2019-11-13 11:54:02 瀏覽次數:1521
一個街道轄區、一個社區、一個城中村,一個市場,是呈現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的縮影。探尋垃圾分類街道樣本。打造出覆蓋社區、農村、市場、餐廚站等多個示范點的全鏈條體系。
一個街道轄區、一個社區、一個城中村,一個市場,是呈現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的縮影。探尋垃圾分類街道樣本。打造出覆蓋社區、農村、市場、餐廚站等多個示范點的全鏈條體系。
餐廚垃圾經處理成有機化肥
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點,見到兩排新建的板房內安裝了8臺餐廚垃圾處理設備,板房旁側整齊擺放著綠色垃圾桶,綠色垃圾收運桶里裝著廚余垃圾和一些爛菜葉、瓜皮等有機垃圾。
工作人員將餐廚垃圾投放到餐廚垃圾處理機的入口,一些褐色顆粒物就從設備終端的出口灑落出來,這些褐色顆粒物就是有機肥。處理后產出的有機肥由花木場經營者回收,用于花木種植,處理后的廢油由有回收資質的煉油廠回收處理,實現減量化、資源化。

垃圾分類被寫入“村規民約”
走進大龍街新水坑村,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道路、漂亮的村民別墅、路邊設置的生活垃圾收集點…… 新水坑村作為垃圾分類示范村,于2017年9月開展垃圾分類工作,現已建立起垃圾分類長效機制,初步形成了定時定點上門收集分類投放模式。
該村建立健全組織架構,由村黨支部書記擔任組長,村“兩委”其他干部為成員,分工明確、各司其責;創新工作方式方法,2017年至2018年建立一支20人組成的垃圾分類督導員隊伍, 每天上午7時至9時和晚上7時至9時在村內投放點督導垃圾分類工作,指導村民進行分類投放。2019年將督導員隊伍升級為村物業部,由24人組成、分三組上崗,負責村內垃圾分類、環境衛生、治巡管理、消防安全等管理工作。新水坑村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,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商鋪“門前三包”,寫入“村規民約”,使村民自覺維護本村環境衛生,做好垃圾分類。
垃圾分類樣板小區:垃圾分類氛圍相當濃厚
作為垃圾分類樣板小區,大龍街方圓云山詩意小區自2017年7月推行垃圾分類工作以來,不斷加大人、財、物的投入力度,設置垃圾分類督導員,每日定點定時在各個垃圾投放點檢查和引導居民正確分類,并將餐廚垃圾一次破袋收集,視實際情況再進行二次人工分揀。
為充分調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,小區定期開展垃圾分類全民行動日宣傳活動,多次組織黨員入戶宣傳;制定獎勵機制,每月評選小區“分類之星”,并給予一定的獎勵。目前,該小區垃圾分類氛圍已經相當濃厚。小區現已形成了分類投放、分類收集、分類運輸、分類處理、減量化、資源化、無害化運行體系。
垃圾分類共創美好生活,水天藍環保餐廚垃圾處理的專家,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我們是專業的。